-
由主辦方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光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于2015-08-09在會議指定場館舉辦。
孟慶波[1] ,男,1964年10月生。1987年吉林大學物理系畢業(yè),1997年 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F(xiàn)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太陽能材料與器件研究組(E02組)組長,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主任,中科院清潔能源前沿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委員會和光伏委員會委員,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理事,中國化學會納米化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國家基金委第十三、十四屆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太陽能行動計劃”執(zhí)行專家組成員?!禘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和《Green: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編委。[1999年-2002年分別任日本科技廳特別研究員(STA Fellow)、東京大學和日本神奈川科學技術(shù)研究院專任研究員。2001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002年回所工作。2003年7月-2004年2月任日本地球環(huán)境產(chǎn)業(yè)技術(shù)研究所(RITE)NEDO研究員。孟慶波博士現(xiàn)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E02組長。目前主要從事太陽能材料的制備、物性研究及器件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包括納晶染料敏化、量 子點和鈣鈦礦太陽電池材料的制備和器件集成、協(xié)同自組裝方法制備光子晶體和新型可見光分解水制氫催化材料的合成與性質(zhì)研究等。近年來,在國際重要學術(shù)雜志上發(fā)表論文140余篇,文章被引用3800余次,個人h因子為36。申請60余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其中33項已獲授權(quán)。在國際和國內(nèi)重要學術(shù)會議作邀請和大會報告60余次。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太陽能造福人類社會。 研究方向:光機能材料的設(shè)計、制備與物性研究 主要工作側(cè)重于: (1)納晶太陽能材料的制備與光電器件的組裝,實現(xiàn)太陽能到電能轉(zhuǎn)換。 (2)新型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實現(xiàn)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zhuǎn)換(光分解水制氫)。 (3)光子晶體器件地組裝及其應用。
孟慶波出席會議日程
由主辦方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光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于2015-08-09在會議指定場館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