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第四屆)先進體外診斷技術峰會于2016-03-24在上海斯波特大酒店舉辦。
李慶閣 主任 廈門大學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演講題目:集成分子診斷 中心領導 編輯 李慶閣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負責人。一直致力于重大疾病的分子診斷技術研究及其在腫瘤、傳染病、遺傳性疾病等領域診斷試劑的研制和開發(fā),是我國實時PCR技術發(fā)展的主要推動者。提出核酸置換雜交原理,發(fā)明“置換探針”,在實時PCR突變和基因分型領域取得國內外公認成果。[3] 廈門大學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于2009年12月正式批準,以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主要力量,整合校內相關院系及附屬醫(yī)院的研究資源進行建設的研究中心。它通過建立大規(guī)模的腫瘤標本庫,以快速高通量測序技術為核心,以消化系腫瘤肝癌、胃癌、大腸癌為突破口,并逐漸拓展到肺癌、乳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其它重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該中心的建設將進一步提高本地區(qū)早期腫瘤的分子診斷技術和水平,為每個病人提供個體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創(chuàng)造條件 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最主要疾病之一。當前,醫(yī)學界檢查腫瘤的主要手段還是靠問病史、觸摸、拍片等,查出來的腫瘤多是中晚期;如果人體內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物質發(fā)生分子水平的變化時就被及時檢出,那就真正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為治愈腫瘤贏得了寶貴之間,患者也能免受化療之苦。 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基因與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它也影響著后續(xù)治療的方案和效果。即便是同一個部位的腫瘤,不同人所采取的治療方法也應有所不同。目前,基因分析技術的發(fā)展已經使得對每個癌癥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成為可能,但仍需大量分子基因學的研究成果。
李慶閣出席會議日程
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第四屆)先進體外診斷技術峰會于2016-03-24在上海斯波特大酒店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