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
時間:2017-04-25 08:00 至 2017-04-27 18:00
地點:西安

- 參會報名
- 會議通知
- 會議日程
- 會議嘉賓
- 參會指南
-
手機下單
首頁 > 商務會議 > 醫(yī)療醫(yī)學會議 > 第八屆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 更新時間:2017-04-08T14:43:12
![]() |
![]() 第八屆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 已截止報名會議時間: 2017-04-25 08:00至 2017-04-27 18:00結束 會議地點: 西安 西安萬達希爾頓酒店 西安 新城區(qū) 東新街199號 周邊酒店預訂 會議規(guī)模:500人 主辦單位: 百奧泰國際會議(大連)有限公司 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
|
會議通知
會議內(nèi)容 主辦方介紹

第八屆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宣傳圖
???????
????? 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是國際性的基因組學領域的專業(yè)會議,是百奧泰集團舉辦的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盛會之一。多年來,已在大連、西安和南京成功舉辦七屆,被譽為生命科學領域“達沃斯”盛會。
????? 致力于全球的科技工作者、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yè)搭建一個自由交流的平臺,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及商務合作。第八屆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將于2017年4月25-27日在西安舉行。本次大會由世界高科技協(xié)會主辦,百奧泰集團承辦,并且得到了眾多企業(yè)、機構、組織和協(xié)會的大力支持。大會由第一屆國際工業(yè)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大會、第七屆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大會和第二屆國際遺傳學大會組成,采用三會聯(lián)動模式,一次注冊,均可參加。
????? 大會主要活動有開幕式、主題論壇、專題討論會、展覽展示、海報展示、項目對接洽談會、歡迎晚宴、參觀當?shù)仄笫聵I(yè)單位等。大會已邀請到國際知名專家前歐盟科研總司食品、農(nóng)業(yè)及生物技術司司長Christian Patermann博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Robert S. Plumb博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Martin Banwell 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Dongping Zhong博士;英國劍橋大學首席顧問、皇家學會會員Xiang Zhang博士;北京大學基礎醫(yī)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研究所所長尹玉新博士出席會議并做主題演講報告,預計參會規(guī)模800人。 最后,我們期待和歡迎您蒞臨2017第八屆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共同分享生命科學和生物科學領域的饕餮盛宴,一起感受基因改變世界、基因促進發(fā)展的偉大力量。
?
● 生命科學領域及生物工程領域專家做主題演講報告
● 400多個口頭報告,探討生命科學及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
● 800多位高級科學家,企業(yè)高管及眾多相關研究學者共同參與
● 40多家企業(yè)展覽展示,提供新產(chǎn)品和服務
● 參觀著名科研機構,領略西安歷史遺跡
?
查看更多

百奧泰國際會議(大連)有限公司是百奧泰集團下屬的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專業(yè)會議策劃公司,全球知名的國際會議運營公司。公司擁有500名海內(nèi)外專業(yè)會議策劃人員,其中博士、碩士及海外留學人員占60%以上。自2003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在國內(nèi)外召開300余場國際會議,內(nèi)容涉及生物醫(yī)藥、能源環(huán)保、新材料、IT、海洋、經(jīng)濟等九大前沿科技領域。十年來,我們先后邀請45位諾貝爾獎得主,近10萬名國際知名學者、企業(yè)家參加各類專業(yè)國際會議。 2013年,公司升級成為“國家外國專家局人才資源總庫大連分庫”,利用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qū)1200萬條高端科技人才信息資源,為各國企業(yè)、政府、科研機構提供引智、引資、引技的專業(yè)對接服務。在未來會議產(chǎn)業(yè)的藍海中,我們致力打造更多高端科技領域的專業(yè)會議平臺,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普及應用,為推動世界各國科技共同進步做出貢獻!

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是國家外國專家局直屬單位,負責全國引進國外智力信息的采集、研究、發(fā)布、利用及國家外國專家局電子政務建設。 負責海外高層次緊缺型人才庫、引智項目庫、引智成果庫、外國專家測評等系統(tǒng)的建設,推進行政許可辦理以及外國專家管理工作的網(wǎng)絡化;定期發(fā)布國際人才供需信息,服務社會引智需求,為國際人才交流搭建信息平臺。負責維護國家外國專家局政府網(wǎng)站(www.safea.gov.cn)及中國國際人才網(wǎng)(www.chinajob.com)。主辦《專家工作通訊》、《國際人才交流》(www.wetalent.com)雜志。負責中國國際人才交流與開發(fā)研究會日常管理工作。 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內(nèi)設信息部、《專家工作通訊》編輯部、《國際人才交流》編輯部、研究會秘書處、綜合部。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與開發(fā)研究會是我國從事國際人才交流與開發(fā)的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者、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者的全國性民間團體,其宗旨是通過對國際人才交流與開發(fā)理論及實際工作的研究,探索國際人才交流的規(guī)律,推動海外人才和智力引進,促進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會議日程
(最終日程以會議現(xiàn)場為準)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大會 國際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大會 國際遺傳學大會
第七屆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大會(CMCB-2017)
時間:2017年4月25-27日???地點:中國西安
論壇一: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前沿
講題:核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與DNA轉錄高效性
Pavel Hozak博士,捷克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講題:核孔復合體與核孔蛋白疏水性研究
Yitzhak Rabin博士,以色列巴伊蘭大學教授
講題:DNMT1基因表達與耐藥性
Yujie Sun博士,中國南京醫(yī)科大學教授
講題:人類肥大細胞GNAO1通路研究
Yu Yangyang博士,中國深圳大學助理教授
講題:微小RNA在乙醇誘導細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
Shao-yu Chen博士,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教授
講題:表觀遺傳活性藥物用于骨質疏松的預防及其再生療法
Franz E. Weber博士,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
講題:全基因組組蛋白乙?;cDNA損傷反應
Alain Verreault博士,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教授
講題:基因組學研究
Nyima Tashi博士,中國西藏農(nóng)業(yè)和畜牧科學院教授
講題:PTEN在DNA修復中的作用
茅衛(wèi)鋒博士,中國大連醫(yī)科大學副教授
講題:華南玉米品種改良
番興明博士,中國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研究員
講題:核酸與腫瘤的發(fā)生和轉移
Indraneel Mittra博士,印度塔塔紀念研究中心教授
講題:寡核苷酸結構與功能研究
Guang Zhu博士,中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講題:造血轉錄因子與健康長壽的相關性研究
C.-K. James Shen博士,臺灣中央研究院教授
講題:神經(jīng)母細胞瘤線粒體解偶聯(lián)劑誘導的細胞凋亡
許乃寒博士,中國清華大學副教授
講題:細絲蛋白差異調節(jié)RNA聚合酶基因轉錄的轉化細胞系
Wensheng Deng博士,中國武漢科技大學教授
講題:糖尿病治療發(fā)展前沿
Shun Luo博士,中國甘肅健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講題:皮膚老化和癌癥與ROS及線粒體DNA損傷的關系
Mark A. Birch-Machin博士,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
講題: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治療靶標研究
Frédérique René博士,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副教授
講題:原代人成肌細胞培養(yǎng)物的能量代謝
Kalju Paju博士,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副教授
講題:熱休克蛋白基因調節(jié)餐后脂代謝與營養(yǎng)和食欲的相關性
Ian Martins博士,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首席研究員
講題:生長激素多功能性信號通路的差異性激活
Mark A. Sheridan博士,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教授
講題:垂體性腺細胞MAP激酶研究
Zvi Naor博士,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
講題:檸檬酸桿菌NLEB蛋白降低I型干擾素的表達
Philip R. Hardwidge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
講題:細胞表面受體跨膜信號傳遞的“旋轉模型”
Ichiro Maruyama博士,日本沖繩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教授
講題:維生素D受體表達降低與反復性流產(chǎn)
Xuewen Yu博士,中國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教授
講題:中性粒細胞引起的先天免疫調節(jié)
Jean-San Chia博士,臺灣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講題:基因表達與信號轉導的時空調控
Yingchun Hou博士,中國山西師范大學教授
講題:腫瘤細胞的RhoA活化和增殖
Misuzu Kurokawa Seo博士,日本京都產(chǎn)業(yè)大學教授
講題:核仁復合體
Arieh Zaritsky博士,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教授
講題:Dnmt2作用和蛋白質研究
Serge Ankri博士,以色列海法理工學院副教授
講題:白色念珠菌DNA復制啟動程序研究
Jia-Ching Shieh博士,臺灣中山醫(yī)學大學副教授
講題:冷大氣壓等離子體對癌細胞、腫瘤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增殖和凋亡的調控
Kiwon Song博士,韓國延世大學教授
講題:β1-腎上腺素受體減少自噬和心臟功能障礙新機制
Wen Wang博士,中國首都醫(yī)科大學教授
講題:RNA代謝對擬南芥生殖的影響
Guang-Yuh Jauh博士,臺灣臺灣中央研究院副教授
講題:癌癥免疫球蛋白在癌癥免疫診斷和免疫療法中的潛在應用
Gregory Lee博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講題:短期高脂飲食導致血管炎癥
Peng Liu博士,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副教授
講題:大腸桿菌VEGF和snail-1介導的血腦屏障損傷
Xiangru Wang博士,中國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
講題:STP1介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調控
Weihao Zheng博士,中國北京大學助理研究員
論壇二: 干細胞
講題:先天免疫,生物活性脂質和細胞外核苷酸在造血干細胞移植與歸巢中的作用
Mariusz Z. Ratajczak博士,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教授、講座教授
講題:對經(jīng)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造血祖細胞研究
Bilko Nadiia博士,烏克蘭國立大學“基輔莫希拉學院”主任
講題:二甲雙胍選擇性地靶向乳腺干細胞
Xiaohe Yang博士,美國北卡羅萊納中央大學副教授
講題:糖酵解介導干細胞多能性調控
Daniel Aberdam博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主任
講題:安全有效的蛋白質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
Yoo Wook Kwon博士,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yī)院副教授
講題: PI3Kp110β在人胚胎干細胞分化成胰島樣細胞中的作用
Mao Genhong博士,中國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講題:基因組編輯技術用于斑馬魚細胞因子信號轉導的研究
Alister C. Ward博士,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教授
論壇三: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的最新技術
講題:CRISPR技術用于TGFBI角膜營養(yǎng)不良發(fā)病機制和治療研究
Eung Kweon Kim博士,韓國延世大學教授
講題: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中的量化噪聲和質譜數(shù)據(jù)集
Alessia Annibale博士,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講題:生物發(fā)光顯微鏡的設計和應用
Hirobumi Suzuki博士,日本奧林巴斯公司副總經(jīng)理
講題:功能性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用于人體皮膚細胞解析
Sheng-Lung Huang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講題: 全長蛋白在人類細胞中高通量表達
Guangli Wang博士,中國北京傲銳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講題:全蛋白質組免疫分析和生物標記物發(fā)現(xiàn)
Xiaowu Liang博士,ImmPORT Therapeutics公司董事長,首席執(zhí)行官
講題: TatP-QDs技術用于單一活細胞的研究
Jung Y. Huang博士,臺灣國立交通大學教授
講題:芯片實時PCR用于傳染性病原體的快速分子診斷
Sung-Woo Kim博士,韓國Nanobiosys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
講題:自動化納米級流式細胞技術用于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評估
Martin Buescher博士,德國美天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物理部主任
論壇四: 分子細胞生物學與生物醫(yī)藥
講題:智能新型納米給藥系統(tǒng)的疫苗簡介
Joseph Chiang博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尼昂塔學院教授
講題:衰老分子生物學分級平臺用于臨床藥物測試和轉化醫(yī)學研究
Warren Ladiges博士,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
講題:結腸直腸癌的系統(tǒng)篩查
Gian Dorta博士,瑞士佛多斯大學醫(yī)學研究中心教授
講題: 吲哚胺2,3-加雙氧酶 —— 腫瘤免疫療法新靶標
Ching-Chuan Kuo博士,臺灣衛(wèi)生研究院副研究員
講題:多西紫杉醇和卡鉑對非小細胞肺癌的連續(xù)治療分析
Takuya Aoki博士,日本東海大學醫(yī)學部副教授
講題:對乳腺癌中組織胺甲基轉移酶介導的致癌機制的研究
Yuan-Soon Ho博士,臺北醫(yī)學大學教授,主任
講題: 代謝和結腸微生物群轉化能提高膳食多酚的生物活性
Min-Hsiung Pan博士,臺灣大學教授
講題: Gata3在B細胞增殖和B細胞淋巴生成中的作用
Shiqin Liu博士,中國北京大學
講題:磷酸酶遇見甲基化酶:神經(jīng)母細胞瘤中的潛在治療靶點
Xingguo Li博士,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助理教授
講題:人類成膠質細胞瘤程序性細胞死亡
Yuan Zhu博士,德國埃森大學醫(yī)院副教授
講題:CDK3磷酸活化T細胞核因子誘導細胞轉化并誘發(fā)皮膚癌
Tian Xiao博士,中國深圳大學副教授
講題:海蔥次苷A氧化應激和內(nèi)質網(wǎng)應激力效應抑制STAT3激活并誘導A549肺癌細胞凋亡
Amara Maryam博士,中國大連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講題:通過非規(guī)范機制加速神經(jīng)終端的膜內(nèi)吞作用
Jianhua Xu博士,美國奧古斯塔大學副教授
講題:II型糖尿病小鼠中發(fā)現(xiàn)ApoA-I模擬肽能加快中風恢復
Xu Cui博士,亨利福特醫(yī)院助理教授
講題:小分子核糖核酸對流感肺炎后肺再生的影響
Vincent T. K. Chow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
講題:FTO小分子探針作為肥胖潛在治療策略的開發(fā)
Yonggui Gao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
講題: 癌癥治療中用于小干涉RNA遞送的仿生納米顆粒研究
Jianfeng Guo博士,中國吉林大學教授
講題:通過自噬和TRAF6下調引起的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
Pavel Hozak博士,捷克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講題:新型小鼠衰老基因識別
Ying-Jan Wang博士,臺灣成功大學教授
講題:利用醫(yī)用蜂蜜膏輔助真空閉合傷口建立安全有效的傷口護理模式
Yuan-Sung Kuo博士,臺灣大學教授
講題:血紅素氧合酶1與炎癥氧化應激研究
Shaw-Fang Yet博士,臺灣衛(wèi)生研究院研究員
講題:人類hERG基因鉀通道作為蛋白酶介導損傷的特殊靶標
Shetuan Zhang博士,加拿大皇后大學教授
講題:動脈粥樣硬化與癌證研究
Nimai Chand Chandra博士,印度全科醫(yī)學研究所教授
講題:ECM HF在小鼠卵母細胞成熟和受精中的作用
Xuehong Xu博士,中國陜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講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人類精子交叉反應抗體與不育機制研究
Muhammad Anas博士,印度尼西亞穆罕默迪亞大學教授
查看更多
第一屆國際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大會?(IBC-2017)
時間:2017年4月25-27日???地點:中國西安
論壇一: 酶與生物催化
講題:AEG-1通過激活p38 MAPK參與TGF-β1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
魏佳莉博士,中國海南省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科室副主任,教授
講題:精氨酸脫亞氨基酶的抗腫瘤應用
朱蕾蕾博士,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è)生物技術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講題:通過動力學控制動態(tài)酶酮還原合成GPR40部分激動劑MK-8666
Zhijian Liu博士,美國默克公司工藝研發(fā)部門副首席科學家
講題:家庭護理行業(yè)中酶的現(xiàn)代應用
周玉成博士,中國諾維信家庭護理與技術部門主任
講題:如何增強面筋中水解蛋白的口感鮮味兒
王金鵬博士,中國江南大學副教授
講題:草菇中半纖維素酶的研究進展
趙妍博士,中國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教授
講題:紡織品應用中新型酶的未來設計趨勢
Jitka Eryilmaz博士,土耳其SANKO textile/?SKO公司高級研究員
講題:利用酶解工藝處理AET酶及其對蘋果汁質量的影響
鄧紅博士,中國陜西師范大學副教授
講題:Vivinal GOS的成功 - 工業(yè)生物催化案例研究
Linqiu Cao博士,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資深研究科學家
講題:無氧情況下漆酶的再生
盧滇楠博士,中國清華大學副教授,生物化工研究所副所長
講題:酶和無機酶樣系統(tǒng)的計算研究
Hajime Hirao博士,中國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
講題:畢赤酵母中嗜熱脂肪芽孢桿菌AEAL2中的熱穩(wěn)定堿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細胞外表達
Essam F. Al-Juamily博士,伊拉克巴格達大學教授
論壇二: 清潔技術及能源生物技術
講題: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未來
Jae K. Park博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
講題:細菌與生物技術在農(nóng)業(yè)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應用前景
Ze-Chun Yuan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及加拿大農(nóng)業(yè)及農(nóng)業(yè)食品部高級研究員
講題:一種新型醌/還原氧化石墨烯復合物作為固相氧化還原介質來增強酸性黃36還原
呂紅博士,中國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
講題:實驗室研究高效微生物修復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與現(xiàn)實的差別
章真怡博士,中國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講題:華南稀土礦區(qū)的植物修復與生態(tài)重建
梁紅博士,中國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
講題:超聲輻射對甲烷生成的影響
Sae-Eun Oh博士,韓國國立韓巴大學教授
講題:使用含有磁性Fe-Mn吸附劑的細菌生物質有效去除Pb2 +
周豪博士,中國大連理工大學食品與環(huán)境學院講師
講題:生物塑化劑 - 清潔技術行業(yè)中的“可持續(xù)”
Hari Sunkara博士,美國杜邦公司高級首席研究員
講題:量身定做高性能生物基大孔聚合物泡沫模板
Koon-Yang Lee博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講師
講題:微波誘導氣化及其在農(nóng)業(yè)殘留中的應用
張長安博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煤清潔能源技術部首席專家
講題:氣體處理及補料策略以增強生物原位甲烷化
Christiane Zell博士,德國奧芬堡大學教授及副院長
講題:復分解技術的工業(yè)轉化
Mel Luetkens博士,美國Consulting Services公司負責人
講題:一次性生物工藝組件的壓力等級
Takao Ito博士,日本默克公司日韓制造科技部主任
講題:C1氣態(tài)碳源應用于生物基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
費強博士,中國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講題:環(huán)保機械預處理木質纖維素生物質改善發(fā)酵糖的生產(chǎn)
Jin Hyung Lee博士,韓國陶瓷工程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講題:應用感應電場有效提取流體系統(tǒng)中的有效成分
楊哪博士,中國江南大學助理研究員
論壇三: 3D打印技術與生物材料
講題:3D打印模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Zhonghua Sun博士,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教授
講題:3D打印對器官設計選擇進化的影響
Heidi M. Steinhauer博士,美國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兼系主任
講題:3D打印技術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及其知識產(chǎn)權的意義
Shaobin Zhu博士,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知識產(chǎn)權律師
講題:基于紙質彩色三維打印的生物醫(yī)藥產(chǎn)品可視化研究現(xiàn)狀與案例分析
袁江平先生,中國運城學院助教
講題:增材制造加工骨骼替代物
Franz E. Weber博士,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
講題:人工合成與天然生物聚合物聯(lián)合形成復合材料
Lee D. Wilson博士,加拿大沙斯卡曲灣大學副教授
講題: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的新策略
廖飛博士,中國重慶醫(yī)科大學教授
講題:仿生多梯度復合材料表面的濕潤度調控
鄭詠梅博士,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講題:材料孔隙度調控
Peng-Sheng Wei博士,臺灣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講題:使用脂質載體封裝遮光劑材料
Pao Chi Chen博士,臺灣龍華科技大學教授
講題:單色量子點的光學特性及衰變機理
Shu-Ru Chung博士,臺灣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副教授
講題:病毒樣納米結構中DNA螺旋旋轉集體遷移和合成裝配
Yongju Kim博士,中國吉林大學副教授
論壇四: 其他新興生物技術
講題:卷枝毛霉菌WJ11中高油脂生產(chǎn)的分子機制
宋元達博士,中國山東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講題: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動態(tài)與活性轉化吲哚合成靛藍
張旭旺博士,中國大連理工大學講師
講題:植物代謝中內(nèi)生真菌的潛力:途徑和酶
師俊玲博士,中國西北工業(yè)大學教授
講題:鋼鐵行業(yè)焦化廢水處理系統(tǒng)微生物群落組成及多樣性研究
曲媛媛博士,中國大連理工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
講題:大腸桿菌菌株發(fā)育過程中輔酶Q10的關鍵作用
Alexey N. Chernyshov和Alexander P. Moscalets博士,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研究員
講題:解析腫瘤釋放蛋白(TLP)在診斷和治療的角色
Giulio Filippo Tarro博士,意大利Foundation T.& L.de Beaumont Bonelli癌癥研究所主席
講題:免疫調節(jié)劑環(huán)孢素A用于牛皮癬、特應性濕疹、過敏性血管炎、慢性蕁麻疹等皮膚疾病的治療
Hana Zelenkova博士,捷克DOST Svidnik皮膚病診所主任
講題:新材料、新設備治療中風
Jim Davidson博士,美國美敦力公司高級首席研發(fā)工程師
講題:通過肽核酸平臺靶向雙鏈RNA結構
Gang Chen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講題:合成光合藍細菌——從二氧化碳中生產(chǎn)化學制品
陳磊博士,中國天津大學副教授
講題:有機/生物分子的非線性激光拉曼微光譜
Grigory Arzumanyan博士,俄羅斯聯(lián)合核研究院(JINR)主任
講題:數(shù)據(jù)完整性和實驗室生物分析技術
David O’Connor博士,美國Lachman顧問服務公司副主任
講題:基于泊松-馬爾科夫分布混合模型和并行算法,應用于大規(guī)模異質DNA測序解讀
Dongxiao Zhu博士,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副教授
講題:非釀酒酵母(裂殖酵母和Lachancea)用于釀酒的新趨勢
Santiago Benito博士,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教授
講題:紅曲霉在奶酪生產(chǎn)中的應用研究
于華寧博士,中國光明乳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乳業(yè)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經(jīng)理
講題:從3D打印到4D打?。翰牧稀⒓夹g與應用
Weimin Huang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
講題:碳酸酐酶基因突變體在農(nóng)業(yè)中的應用前景
查看更多
第二屆國際遺傳學大會(CMCB-2017)
時間:2017年4月25-27日???地點:中國西安
論壇一: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基礎研究
講題:游離核酸生物學及其在癌癥起始和轉移中的作用
Indraneel Mittra博士,印度塔塔研究中心教授
講題:組蛋白乙酰化和DNA損傷反應
Alain Verreault博士,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免疫學和癌癥研究所教授和首席研究員
講題:表觀遺傳修飾與3D培養(yǎng)腫瘤細胞輻射敏感性
胡步榮博士,中國科學院教授
講題:DNA甲基化推動癌癥病程機制
Jiangwen Zhang博士,中國香港大學副教授
講題:Foldback Intercoil DNA對遺傳學和表觀遺傳的影響
Byung-Dong Kim 博士,韓國首爾大學教授 講題:蚊子特異性microRNA-1174在腸道內(nèi)通過靶向絲氨酸羥甲基轉移酶的功能研究
劉仕平博士,中國西南大學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講題:液體活檢和動態(tài)監(jiān)測在TKI-resistant患者中的應用
Yang Shao博士,中國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講題:Sirt2在少突膠質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Adil J. Nazarali博士,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教授
講題:細胞遺傳學與分子病變對急性白血病患兒的臨床影響
Susana C. Raimondi博士,美國圣裘德兒童研究醫(yī)院細胞遺傳學實驗室主任
講題:骨質疏松癥的遺傳學:在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中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郭燕博士,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
講題:骨關節(jié)炎的代謝組學——新型代謝標記物及其臨床應用
Guangju Zhai博士,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教授
講題:前寒武紀期間真核生物的功能復雜性和基因組大小的演變
Olav Albert Christopherse博士,挪威生命科學大學科學家
講題:中國不同種群中MHC I 和II區(qū)域中Alu插入的多態(tài)性與HLA-A, -B, -C 和-DRB1等位基因的關聯(lián)及差異
Shuyuan Li博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論壇二:遺傳學最新技術及應用
講題:利用下一代測序優(yōu)化遺傳測試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Peter L. Nagy博士,美國MNG實驗室首席醫(yī)療官
講題:新型高通量DNA快速分析芯片 —— 多功能掌上試驗室
Georges Pierrini博士,法國國家憲兵司法鑒定中心法醫(yī)生物學與遺傳學系主任
講題:RNA測序技術用于鑒定PAM50亞型
Zhiyuan Hu博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查佩爾山分校快速分子檢測實驗室主任
講題:基因組編輯用于斑馬魚細胞因子信號的研究
Alister C. Ward博士,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教授
講題:CRISPR用于TGFBI基因相關性角膜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病機制與治療研究
Eung Kweon Kim博士,韓國延世大學教授
講題:高特異性探針系統(tǒng)用于實時PCR和液體活檢診斷
David Shafer博士,美國艾莫利大學副教授
講題:NGS在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Wei Zhang博士,中國深圳市千年盛世基因有限公司
講題:DNA / RNA電泳預濃縮和外來體用于提高液體活檢的檢測速度和靈敏度
Yong-Ak Song博士,美國紐約大學助理教授
講題:骨橋蛋白和Nogo基因多態(tài)性與鼻咽癌風險的關聯(lián)性研究
Wang Junli博士,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講題:一種交替運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模型優(yōu)化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的算法開發(fā)
Xiaolei Liu博士,中國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副教授
講題:骨質疏松癥易感基因鑒定
Tie-lin Yang博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講題:超越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大規(guī)模上位性篩查的機遇和挑戰(zhàn)
Kristel Van Steen博士,比利時列日大學副教授
講題:精確醫(yī)學的大數(shù)據(jù)戰(zhàn)略
葛東亮博士,精準醫(yī)療百家匯總裁
講題:Dravet綜合征小鼠模型中映射修飾基因生存的統(tǒng)計學觀點
Chen-Hung Kao博士,臺灣中央研究院統(tǒng)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LncRNA/DNA結合分析顯示哺乳動物基因組印記特異性譜系的損失和收益
Hao Zhu博士,中國南方醫(yī)科大學教授
論壇三:人類遺傳學
講題:抗原呈遞多態(tài)性與肺癌易感性關系的研究
Piotr Kusnierczyk博士,波蘭科學院教授
講題:多模態(tài)報告基因用于體內(nèi)細胞示蹤和成像
Woo Kyung MOON博士,韓國首爾大學教授
講題:AminoIndexTM癌癥篩查技術用于臨床癌癥診斷
Minoru Yamakado博士,日本足利工業(yè)大學護理學系主任
講題:結直腸癌中膜聯(lián)蛋白A1、癌胚抗原和錯配修復蛋白的作用
Lenuce Ribeiro Aziz Ydy博士,巴西馬托格羅索聯(lián)邦大學
講題:microRNA和CDH13基因多態(tài)性與漢族人群肺癌的關系。
Li Chuanyin博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研究員
講題:KIR2DS5基因在子宮內(nèi)膜異位HLA-C C2陽性個體中的積極作用
Piotr Kusnierczyk博士,波蘭科學院教授
講題:UVRAG介導的自噬對多柔比星心臟毒性的保護作用
Hongxin Zhu博士,中國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講題:黑腹果蠅酚氧化酶活化及其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Nobuhiko Asada博士,日本岡山理科大學教授
講題: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C)技術構建人類DA神經(jīng)元的多巴胺動力學研究
Yu Luo博士,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助理教授
講題:氫離子轉運ATP酶溶酶體輔助蛋白2(ATP6AP2)/ 腎素受體,Vacuolar H+-ATPase和線粒體ATP合酶之間的關系
Kazuo Murakami博士,日本松山紅十字會醫(yī)院主任
講題:非糖尿病人群中基因表達分數(shù)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預測價值
Jian Zhang博士,中國北京胸科醫(yī)院教授
講題:兒童偏頭痛遺傳學
Marija Knezevic Pogancev博士,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教授
講題:肺癌蛋白質組學中的生物標志物發(fā)現(xiàn)
Giulio Tarro博士,意大利Foundation T.& L.de Beaumont Bonelli 癌癥研究所
講題:電穿孔用于改善耳蝸植入物的電神經(jīng)接口
Jim Patrick博士,澳大利亞科利耳公司首席科學家
講題:定量多基因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在個體化醫(yī)學中的應用
Weimin Miao博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教授
講題:干擾素-β的藥物基因組學與多發(fā)性硬化癥
Adil J. Nazarali博士,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教授
講題:丙型肝炎病毒通過穩(wěn)定細胞轉錄物繞過抗病毒反應并建立慢性感染
Paul Bohjanen博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
講題:胚胎植入前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查
Sijia Lu博士,中國億康基因首席技術官
講題:人類DNA多態(tài)性
Fan Liu博士,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教授
講題:產(chǎn)前診斷基因組學
Mamatha Gowda博士,印度賈瓦哈拉爾研究生醫(yī)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論壇四:動物遺傳學,育種新技術,遺傳疾病的動物模型
講題:Leiomodin-3缺陷小鼠用于研究纖維萎縮的骨髓性肌病
Ling Sun博士,復旦大學教授
講題:Pkd2基因突變小鼠用于研究人類多囊蛋白-2轉基因劑量依賴性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
Guanqing Wu博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腫瘤臨床轉化中心主任,教授
講題:Solexa測序用于檢測microRNA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正常Wistar大鼠肝臟中的差異性表達
Deqing Zhang博士,中國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研究員
講題:早產(chǎn)小鼠行為的不同遺傳類型
Jelena Podgorac博士,塞爾維亞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論壇五:植物和作物遺傳學
講題:單倍體誘導玉米品系的配子融合基因分析
Mikhail Chumakov博士,俄羅斯科學院院長
講題:MicroRNA172的表達對不同品種蘋果大小的影響
Jia-Long Yao博士,新西蘭植物食品研究所高級科學家
講題:野薯轉錄組測序及關鍵基因的發(fā)現(xiàn)
Qinghe Cao博士,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教授
講題:植物分子細胞遺傳學和基因組科學
Takato Koba博士,日本千葉大學教授
講題:杏樹中的測序基因組:作物改良的重要工具
Joanna Cross博士,土耳其伊諾努大學助理教授
講題:四倍體野生棉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及抗鹽QTL定位
Fang Liu博士,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員
講題:非生物脅迫誘導擬南芥所介導的一個新的基因變異(葉綠體的形成)
Songhu Wang博士,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教授
講題:短絨棉花種質資源性狀的遺傳評估
Xiongming Du博士,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教授
講題:基因表達分析和聯(lián)合作圖方法研究甘藍型油菜的幼苗生長發(fā)育情況
Bertha M. Salazar-Colqui博士,德國吉森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
講題:雜種優(yōu)勢群劃分方法用于提高玉米育種的效率及效果
Xingming Fan博士,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教授
講題:玉米自交系籽粒成分的轉移
Juan Carlos Salerno博士, 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教授
講題:半個世紀的玉米育種經(jīng)驗共生存原則在中國應用10年
Soon-Kwon Kim博士,韓東國際大學教授
講題:玉米中新型花粉受體的鑒定-胞質激酶基因
Feng Lin博士,中國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
講題:細菌基因組島在根瘤細菌-苜蓿根瘤菌
Marina Roumiantseva博士,俄羅斯農(nóng)業(yè)微生物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講題: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5莢膜多糖的分子結構特征
Jinghua Yang博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教授
查看更多
會議嘉賓
(最終出席嘉賓以會議現(xiàn)場為準)
查看更多
參會指南
會議門票 場館介紹
參會項目 |
包括內(nèi)容 |
4月23日前 |
現(xiàn)場 |
學術餐飲票 |
· 會議資料袋 |
2900元 |
3100元 |
· 可投遞會議論文A4-1頁? |
|||
· 會議期間茶歇 |
|||
· 可參加所有論壇 |
|||
· 會議期間午餐 |
|||
· 歡迎晚餐(會議第一天) |
|||
· 贈學術展板一塊? |
|||
學術參會票 |
· 會議資料袋 |
2000元 |
2200元 |
· 可參加所有論壇 |
|||
· 會議期間茶歇 |
|||
企業(yè)參會 |
· 可投遞會議論文1頁? |
4400元 |
4600元 |
· 會議期間午餐 |
|||
· 歡迎晚餐(會議第一天) |
|||
· 會議期間茶歇 |
|||
· 會議資料 |
|||
· 贈學術展板一塊 (需要者請?zhí)崆奥?lián)系會務組) |
備注:
(1)3人以上報名可享受團體優(yōu)惠,請聯(lián)系我們。?
(2)學生憑學生證可以享受半價優(yōu)惠(只限參會票)。?
(3)現(xiàn)場繳費,在原價格的基礎上,增加200元。
(4)每個展位,贈送1張餐飲票,可參加所有論壇,再贈送5張免費參會票,可邀請客戶參會和觀展 (不含資料和餐飲)。?
(5)所有代表請務必到網(wǎng)上注冊,并留取E-mail,因為會務組將在會前會后通過E-mail發(fā)送會議進展、會議指南、會議通知及會后照片、通訊錄等信息。?
(6)取消注冊,必須在2017年2月28日之前,退還50%的注冊費。超過此截止期,不退還費用。
(7)請參會者在會場注冊臺報到時出示匯款底單原件或復印件。
(8)此價格只針對常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常住居民。包括持有中國公民身份的外籍人士。??
查看更多

交通指南:距離西安汽車站1.7公里,乘坐出租車約5分鐘; 距離西安火車站4.8公里,乘坐出租車約10分鐘; 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37公里,乘坐出租車約45分鐘。
西安萬達希爾頓酒店是希爾頓全球在西北地區(qū)的第一間酒店,坐落于古城西安市中心。2011年8月23日隆重開業(yè)。,周邊繁華購物區(qū)林立,是商務出行和休閑度假的理想之選。步行即可到達聞名于世的明城墻和西安地標建筑鐘樓。乘坐出租車僅需5分鐘即可到達東大街、騾馬市步行街及回民街,這里有西安最具特色的餐廳、購物及娛樂場所。西安萬達希爾頓酒店 擁有城中最寬敞的客房,西安萬達希爾頓酒店客房平均面積為43平方米。酒店高雅的客房別出心裁將唐朝元素融入其中,并突出了房間的溫馨舒適。所有客房均配備高速寬帶無線上網(wǎng)及高水準的客用品。西安萬達希爾頓酒店將成為您在西安新的的會議和用餐場所。四間間風格各異的餐廳及酒吧、一間1200平方米的大宴會廳及6間多功能廳可為您提供多種規(guī)模的會議及宴會需求。
溫馨提示
酒店與住宿:
為防止極端情況下活動延期或取消,建議“異地客戶”與活動家客服確認參會信息后,再安排出行與住宿。
退款規(guī)則:
活動各項資源需提前采購,購票后不支持退款,可以換人參加。
您可能還會關注
-
2025(第八屆)多組學研究與臨床轉化前沿論壇
2025-06-27 上海
-
2025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大會
2025-07-18 濟南
-
第26屆眼底病學術交流會議暨國際視網(wǎng)膜研討會(Retina China 2025)
2025-06-04 北京
-
2025年DIA藥物信息大會暨展覽會
2025-05-19 上海